为什么管理的未来是这样?
很大的原因在于,未来所有可标准化的、可量化的、可考核的部分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,唯一不能被替代的就是人的创造力,因此,管理必须回答一个问题:怎么让人有意义?
作为管理者,我们能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在未来的组织管理当中,最核心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
其实,就是我们怎么赋能和激活人。
多数情况下,大家会比较关心怎么去做管控,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,管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为什么?
大家都在讨论的互联网下半场,其实它改变的是两个东西。
第一,用户变顾客。在互联网上半场你要拥有大量用户,下半场,要把用户变顾客。拥有大量用户的人不见得有机会,没有用户的人也不见得没机会。
第二,管理效率更高。互联网下半场的核心是效率,高效率淘汰低效率,因为我们要更加精准,要减低损耗,更加要解决社会的整体效率问题。
按照这一逻辑,管理的两个最重要的价值也因此被确定下来:一个就是我们怎么实现目标和绩效?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的话题。另外一个,怎么让人在组织中有意义。这一挑战变得越来越大。
我们会有许多方法来解决绩效的部分,工具、流程、甚至智能化,都可以解决,但是人的问题怎么办?这也是管理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。
当我们太忙,但所有的忙碌不能真正产生绩效时,它就是没有意义的。
这里,我们就必须得解决一件不得不解决的事情——人浮于事和虚假繁忙。
如何解决?有两件事情最重要:
第一,对责任的认知:让所有人跟责任相关。
第二,对权力和利益的分配:其实最难分享的是权力。
对各位挑战最大的不是分享利益,利益的分享已是共识,最难分的其实是权力。
如果你不能让大家共享权力,仅仅是共享利益的时候,其实还是会有人浮于事和虚假繁忙,而要把它真正解决掉,实际上就要回归到以人为本。
怎么让员工从能胜任到能创造?
这也是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的挑战。
人力资源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赋予能力和职业成长。因为真正的创造是来自于创造力,这个问题是企业间真正的差距。
一个价值型组织是由这四个力构成的:
1)精神力——核心差距
2)洞察力——对未来的判断
3)计划控制力——不让组织偏差大
4)人力资源跟组织的能力——真正的差距
一个企业跟另外一个企业真实的差距是人力资源跟文化的差距。其他都是可以调整的,这两个是不能调的。你的人力资源跟别人的差距,你的文化跟别人的差距,我把它称为核心差距和真正差距。
因此,你的组织方式就要形成基于变化的思维逻辑:
1)没有永恒的成功经验,要用变化来看经验;
2)信息是互联互通的,所有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你;
3)技术是变的,员工是变的,市场是变的;
4)持续价值创造源于资本、客户群、产品和服务创新。
从胜任力到创造力很重要的部分是,一定要给员工设计角色。
互联网企业跟传统的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?是传统企业不舍得给大家角色,互联网企业就很愿意给,编一堆的角色给,这个首席、那个首席。
我看过最搞笑的是有一个员工很骄傲地说,陈老师你看看我名片,看完以后我就决定跟他照个相——他的名片上面印的是首席员工。
你知道吗?当他有这个头衔的时候绝对不想干别的事情,一定一心一意守住首席员工,把其他员工干掉,这个时候他是非常用心的,如果没有这个角色给他,他就没有机会成长。
人是在角色之中成长的,而不是在其他地方成长。
教他成长不了,培训成长不了,只有给他一个具体的角色和责任,他才会成长起来。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,你应该成为一个“无为”管理者,也就是《道德经》里的无为而治。
“无为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是要做“引导”,“无为”的核心是要把大家都“连接”起来,一定要让成员相信所有东西都是真实的,这个是关键。
如何从个体到集合智慧?
其实这里对应着三件事:
1. 我们需要大家有共同的目标,这件事情在今天非常重要。
2. 我们要协同彼此的行为,遵守游戏规则,因此才称之为组织成员,这叫协同性。
3. 我们要有共同的语境。
在这个语境之下,你就可以回答“如何让人有意义”这个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。
如果不能回答这个问题,管理在未来就是没有价值的。如果不能回答它,年轻人不会跟你在一起,也不会有更多人跟你在一起。
中商学院相信在未来的管理当中,激活人这件事情还会生发出更多更好的东西,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家的实践给我们帮助。但是,不管我们怎么努力,有一件事情中商学院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,就是我们不断地交流、开放彼此的合作,会让我们找到更多的机会。